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

[書] 目標 (心得)

原來這本書是小說,厚厚一大本,還是精裝版的。
主角是一名三十八歲(跟我一樣)的大公司廠長。故事一開始是發生一場危機,他的主管來工廠要求一個延遲交貨的訂單一定要今天出貨,但有鬧得機械工不愉快離職,並疑似把最重要的機器給弄壞了,好在最後還是解決所有困難,工廠全力在晚上十一點時把訂單出貨。
主管告訴他,若是工廠沒辦法在三個月內轉虧為盈,就要把工廠關了。
他想到在兩周前巧遇大學時認識的物理學教授,(名子忘了),聊到了他工廠的機器人是否有提升生產力,以及公司的「目標」是什麼?
最後他想到了,目標是「賺錢」。相對應的指標是 投資報酬率,現金流,(還有一個我忘記了,是成本嗎)
但這個跟工廠的活動有麼直接關係呢?他又打電話給教授,他告訴他三個更精確的指標,Throughput產出,存貨量,營運成本。產出是指確實有賺到錢的部分,存貨量是指投資所產出的東西,或是能賣錢的東西,營運成本只營運所要花的錢。公司要賺錢就是要把目標放在增加產出,減少存貨量和營運成本上。所有不在這個目標上的事情就是反生產力。
後來主角跟工廠的幹部門討論了這個事情

找到了瓶頸是一台最貴的機器和加熱爐。讓瓶頸能夠100%運作不浪費產能,其他非瓶頸則配合瓶頸,盡量供應瓶頸。他們想出用紅色標籤和綠色標籤來區分零件處理的優先度。

最最後,他們討論出了五個步驟來持續改善。

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

[書] 知識的假象 讀書心得

代號「布拉沃城堡」,核彈試爆。搞錯 鋰7的特性,造成巨大災難。
人類的腦袋既添財又可悲,既傑出又愚昧。人類打造出熱核彈,但多數人卻不清楚箇中道理。

個人知識其實非常淺薄,無法理解世界究竟有多複雜,我們卻往往沒有意識到自身的無知,最後很容易導致自傲,明明所知甚淺,還堅信自己的想法正確。

我們活在一個知識共同體中。
我們之所以活在知識的假象之中,是因為無法明確區分腦袋內外的資訊。

由於我們沒察覺到自己已停止探索世界,最後就自認很了解事物如何運作。

說故事是人類釐清事件先後順序的自然方法,所以故事才會俯拾皆是。

當一個社群願意相信特定的故事,就等於接受了故事所反映的態度

intentionality 共同意向性:人類可以與他人專注於同一件事,達成共識

具備共享「意向性」的能力,才可以輔助人類最重要的能力:儲存知識,代代相傳。
我們的社會腦藉由語言、合作和勞力分工來傳遞知識,久而久之就會累積成文化。
最聰明的人(此處是指最有成就的人)很可能也最懂得理解他人

我們的知識多半存於周遭世界與群體之中。人類的理解往往不是真的理解,而是曉得所需知識唾手可得。
知識的假象另一面,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「知識的詛咒」。我們熟知一件事時,很難想像會有人不知道。我們傾向認為自己腦袋裡的東西,也會在別人的腦袋裡。
知識的假像是,我們容易覺得別人腦袋裡的東西,我們的腦袋裡也會有。

若群體內成員所知甚少,但擁有相同立場,就容易強化彼此理解的錯覺,讓每個成員以為觀點有理、目標明確,不在意是否缺乏真正的專業背書。

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

[書] 那個鳥年代 / 黃聖文

應該算是一本畫冊,內容幽默有趣,讓人發覺日常的一些趣味,台灣60年代的氣氛。
以我七年級生來看,有些真的是不知道,但也覺得很有趣好笑。
會讓我回憶的有 理髮店小朋友要坐在木板上,遊戲老鷹抓小雞,捉迷藏,橡皮筋,踢毽子之類的,作者幽默的文筆和繪圖讓我看得很開心。

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

[書] The Power力量


The Power力量

"秘密" 的作者又推出的新書,基本精神還是一樣。試讀裡面講到"愛"的力量,對錢要有愛,它們才會靠近你,把他們吸引過來。打從心底改變對錢的感受,付出錢時,心懷感恩,收到錢時,心懷感恩。
書中所講的一切都是這麼的樂觀美好,美好到讓我覺得很不真實。但試著改變內心的想法,控制自己的思想,多點正面思考,對於自己立即的心情是馬上感覺得到的。心懷夢想且想像已經實現的感覺當成習慣或許是個不錯的主意。

[書] 快樂的十五個習慣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25754
似乎是本好書,雖然內容寫得很八股,但是感覺都滿實際的。
光是看看他的目錄標題就覺得心情變好
快樂似乎沒有那麼難